西南联大纪念徽章、云南陆军讲武堂倒影咖啡杯、云大四景小屏风、AR城市印象、用影像讲述昆明城历史……创意云南2021文化产业博览会(以下简称“文博会”)上,透过琳琅满目的展品、资料、投屏,可以看出既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、古老技艺的延续,也能看到采用科技手段制作出的富有时代气息的文创产品。在科技赋能下,云南文化产业发展迎来了新业态、新产能、新动能。
文创产品
更具互动性
在文博会展区的一个台子上,摆放着许多小件展品,有56个民族的卡通娃娃,丽江、昆明、西双版纳等城市印象贴,还有钥匙扣、纹身贴、手机壳等。记者选了一个蝴蝶图案的奇幻钥匙扣,在介绍员的指导下在手机上下载安装了“幻拍”App后,打开App对着蝴蝶图案扫一扫,屏幕上就出现了一只翩翩飞舞的彩色蝴蝶。App上还可以录制蝴蝶翩翩飞舞的视频,发送给亲朋好友,或者分享到朋友圈。
昆明市盛策同辉数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孔德东介绍,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“幻拍”平台,创新地采用了数字+文创+新零售的模式,开发了数百款全国文旅主题的系列产品,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,成了一款在文旅领域的网红产品。同时,该平台也向全国推广了云南文化,讲述了云南故事。他认为,科技创新可以赋能文创产品,以更加具有互动性、体验感、传播性的方式,讲好云南故事,做好云南产品。
“童心勿欺,尽心传承。”云南翼窝鸟动漫有限公司负责人李秦说,“这是我们企业的核心价值观。”文博会上,该公司的展台上摆放着“点妖簿”的宣传折页,这是该公司和云南本土青年作家周洲共同推出的剧本杀作品,目前已经有10万多粉丝,覆盖近450家线下门店。他们正准备打造同名漫画作品。
李秦介绍,翼窝鸟是目前云南省唯一一家全流程、纯原创的本土动漫公司,希望把外面的资源带到云南,带动云南动漫行业和产业链发展。目前,他们正在和云南省文联合作打造三维动漫《奔跑的木头》,推进二维动画项目“昆明城市说”等城市名片系列宣传产品。他说,科技和文化相融合必然会爆发出强大的生产力,带动就业,助产业升级。
民族文化
在数字化中得到传承
文博会期间举行的“2021中国文化计算大会”上,云南大学信息学院教授徐丹作了主题为《民族视觉文化的深度计算》的演讲。十多年来,她带领团队致力于研究利用先进的图形图像、计算机视觉、虚拟现实、人工智能、人机交互的前沿理论和技术,融合民族学、人文、艺术、认知等多学科知识,解决云南民族文化数字化与数字保护传承的关键科学问题,先后主持完成十多项国家自然基金以及云南省基金重点项目,研究对象覆盖云南的少数民族绘画(蜡染、重彩画、东巴、版画等)的数字合成、民族文字(东巴、贝叶经等)的智能识别、民族服饰分类、民族绘画美感评价和情感分析等等,收集了大量特色民族文化资源,取得了一批民族文化数字化与数字合成研究的突破性成果。
徐丹团队已完成了蜡染、重彩画、东巴画等十多个民族文化艺术的数字化模拟和展示研究;对剑川石窟、丽江古城、昆明世博园等进行三维数据建模,实现虚拟漫游;研究对壁画文化遗产进行数字修复,应用于数字博物馆;开展宋代“张胜温画卷”创雕项目综合工程,扩展旅游文化宣传与展示,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、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、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“活起来”。通过“虚拟展示+体验”模式,数字化成果已应用于丽江、大理等近10个旅游景区,为民族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。
徐丹认为,对文化和文化遗产的保护要以科技作为强力支撑,科技的创新则要不断探索新的方向。科技与文化的融合,有利于弘扬云南民族文化,宣传民族文化优秀成果,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;有利于维护边疆稳定、促进民族团结。
数字化为文化产业
持续“添彩”
“云展馆”“云旅游”“云演出”……近年来,云南文化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与“云端”“线上”和“数字化”联系在一起。云南高度重视数字化工作,抢抓数字经济机遇,全力建设“数字云南”。借数字技术和互联网的强劲东风,正全力以赴加快文化数字化建设工作,提升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能力,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,推动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接续转换。云南文化产业正在不断添彩,迎来了产业发展的新业态、新产能、新动能。
早在2019年,云南就建设了全国首个省级博物馆数字开放平台——“云游文博”小程序上线。“云游文博”将全省131个博物馆、纪念馆的展馆活动、馆藏文物、3D文物等信息进行全面展示,为公众提供了线上参观服务和线下游览指引。今年,“云游文博”改版为“文游云南”,增设不可移动文物、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传统村落板块,并推出22条历史文化主题旅游线路和10条博物馆群落参观旅游线路。
文化产业与数字化技术的深度结合,让市民通过一个平台和窗口,以形式多样的方式探见了云南海量的传统文化的魅力,同时也让传统文化重新拥有了新的生命力。
云南还将不断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,探索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多样化方式,创新顶层设计,搭建创新平台,整合创新资源,提升创新能力,把最新的科技成果融入文化产品的创作、生产、传播、消费和服务的每一个环节。大力发展文化创意、数字创意、创意设计等产业,提升文化制造业附加值。推动云南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,打通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、畅通文化生产和文化消费、融通文化和科技、贯通文化门类和业态,推动文化数字化成果走向网络化、智能化。
标签: 文化产业